中美发表「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」——我们如何让环境变得更好?
2021-05-06
据环球网4月18日报道,拜登亲自委任的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·克里日前结束了他的访华之旅,而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代表在最后发表了联合声明,主要内容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:第一,中美重申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相互合作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;第四,中美近期会在气候问题上携手行动,逐步解决气候危机。气候变化无国界,对抗全球变暖,从根本上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,需要各国共同行动。我国早在1990年就参加了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的谈判,并且是第一批签署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的国家之一,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,发展低碳经济之路。
低碳生活也悄然走向我们每一个人,节电、节水、垃圾分类,从点滴做起。民以食为天,当我们倡导“低碳生活”时,“低碳”也从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转变成“健康时尚”的问题,事实上,在低碳饮食过程中也增加ω-3系脂肪酸、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吸收,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。“少吃肉、多吃素”,还有部分网友提出了“拒绝食肉”的口号。什么是低碳饮食?它倡导人们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消耗量,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。时至今日,低碳饮食也变成了环保主张。实际上,除了食用材料选取外,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也能够为环保做出贡献。做饭时少加工,日常烹调中多用清蒸、凉拌、白灼等简单加工方式,减少油炸、油煎和隔水炖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,都可以看成是低碳饮食、低碳生活的一部分。色彩鲜艳的食品使人赏心悦目,还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,所以人们制作食品特别是儿童食品时,常使用食品添加剂——食用色素。我国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分为两大类: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。合成色素即人工合成的色素,合成色素是用化学方法从煤焦油中提取合成的。自19世纪问世以来,由于成本低廉、色泽鲜艳、着色力强、使用方便,又可任意调色,在我国现阶段是主要的着色剂。但是合成色素不仅没有营养价值,大多数还对人体有害,主要是轻微毒性、致泻作用还有致癌可能。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、铅、铜、苯酚、苯胺、乙醚、氯化物和硫酸盐,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。我国1982年就公布了《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》,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,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,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%~99%,1千克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,铅在10毫克以下,铜在20毫克以下,每100克色素中,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,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,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.5%等,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,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。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里有苋菜红、胭脂红、柠檬黄、日落黄和靛蓝等,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、果味粉、果子露、汽水、配制酒、红绿丝、罐头,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。这些合成色素的确把食品表面装扮得格外惹人喜爱,但是,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:肉类及其加工品(包括内脏加工品)、鱼类及其加工品、水果及其制品(包括果汁、果脯、果酱、果子冻和酿造果酒)、调味品、婴幼儿食品、饼干等。我国规定在婴儿食品中禁止使用任何色素,但是在儿童食品中,着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,许多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甚至超过国家标准,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大。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要把好关,多为孩子的健康着想,尽量挑选不含合成色素的食品,以限制色素的摄入量。天然色素是从植物、微生物、动物等的可食部分用物理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,安全性好,价格相对合成色素高,果蔬中的色素有的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,如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源,是重要的营养成分。天然色素主要有红曲红、胭脂虫红、栀子黄、植物炭黑等,近年来,天然色素应用技术发展很快,如红曲红用于火腿肠、午餐肉的着色,辣椒红用于饼干喷涂,栀子黄用于方便面着色,植物炭黑用于糖果着色。许多高档食品都采用食用天然色素着色,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完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。提倡采用天然色素,对保护儿童健康的意义很大。应用天然色素是世界的大趋势。既要赏心悦目,也要绿色健康,天然色素重新成为时尚。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,谢谢!电子工业出版社《地球是烫的: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》 作者:李慧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