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4世纪,英国曾有人利用茜草色素为葡萄酒着色。公元前221年,我国东周人利用茜草和栀子制备染色剂。由此说明,自古以来人们早就学会了利用天然色素为食品着色。
如今,天然色素已占据了食用色素市场的主导地位,并以每年10%的增长速度发展扩大。例如,美国使用的天然色素是合成色素的5倍以上;日本就有数十家工厂生产天然色素,品种多达上百种,经常使用的有约20种。我国也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来源的天然色素,在国家颁布和实施的GB 2760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中列出的天然色素已有50余种,其中,胭脂虫红是较为历史悠久的一种。
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,昆虫一直都没有缺席,并且以独特的方式影响人类的文明与发展。
早在美洲,使用胭脂虫红就有悠久的历史了——生活在十四世纪的阿兹特克人继承了先辈的传统,将胭脂虫雌虫碾碎,制成深红色染料,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都能保持鲜艳的色彩。
1599年,受人尊敬的墨西哥城居民贡萨洛·戈麦斯·德·塞万提斯注意到,西班牙人对优质胭脂虫的渴望,丝毫不亚于他们对金条的渴望。到了18世纪,胭脂虫红染料已成为墨西哥炙手可热的出口产品,经济价值仅次于白银。
法国植物学家蒂农·德·梅农维尔(Nicolas-Joseph Thiéryde Menonville)出版过一部精彩的游记——《瓦哈卡之旅》(Voyageà Guaxaca),讲述关于他在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腹地寻找珍贵的胭脂虫的经历。而从西班牙征服大西洋的一开始,胭脂虫就在欧洲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可见,先辈青睐胭脂虫红的历史源远流长。
胭脂虫红(Carmine cochineal)是从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的雌性胭脂虫体内提取出的色素,由雌性胭脂虫干体磨细后用水提取而得的红色色素。主要成分是胭脂虫酸(又称胭脂红酸),是一种蒽醌衍生物。目前靖浩生产的胭脂虫红有三种类型:液体、粉末、耐酸型产品。
产品质量标准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虫红》(GB 1886.315-2021)中固定了感官、理化指标,具体参考如下:
胭脂虫红色素是一种优良的食用天然红色素,它在弱酸性或中性环境中呈鲜艳的紫红色,但在碱性条件下色调发生改变。色素溶液在pH值为5.7下,在波长494nm处有最大吸收峰。其具有出色的PH值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,加上其特殊的天然来源,使其成为高端产品的标志之一。
作为食品添加剂,胭脂虫红广泛应用于调理肉制品、熟肉制品、果酱、糕点、冷冻饮品、膨化食品等的着色中。作为一种天然色素,它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,又能提升食品的外观。
其具体使用行业类别及使用量参考《GB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中的相关规定,具体可参考下表:
(上下滑动查看更多)
更多其他食品行业色彩,可根据需求复配定制,欢迎咨询客服获得更多使用配方。